Saturday, 27 September 2008

亚洲的农民与超级市场

由于超市对安全和质量越发关注,犹如目前对成本的关注那样,它们有可能进一步压缩农民的利润…

对亚洲果农和菜农来说的好消息是,该区域迅速扩大的连锁超市特别热衷于销售新鲜产品。用销售行话说,水果和蔬菜属于“目标性品类”,即吸引消费者并构建消费者的信任。而坏消息则是,现代食品零售业造成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质量标准苛刻以及采购系统越来越重视一批特惠的“首选供应商”。在这种涉及生死存亡的环境中,许多传统的水果和蔬菜批发商和几百万小生产者必须适应或面对被市场排除这一现实。

超市释放出的市场力量还威胁着传统的批发商

最近由我部农产品销售处(AGSF)编制的研究报告对亚洲“超市革命”带来的机遇和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尽管亚洲大多数消费者仍然选择传统市场购买新鲜食品,但是在该区域许多地方,现代食品零售业已经改变了水果和蔬菜供应链的结构。粮农组织销售经济学家安德鲁 · 谢泼德说:“令人越来越担心的是超市的采购安排有可能导致对小农不利的贸易条件。”他指出,对超市发展给亚洲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很少,而且许多决策人员“没有办法帮助农民作出有关其最终市场命运的知情决定”。

纵向联系。据粮农组织估计,亚洲种植者在2004年生产了6亿多吨蔬菜和2亿吨水果。这些新鲜产品的销售涉及多个纵向联系:大量农民将其产品出售给数量相对较少的贸易商,由他们供应批发市场,而批发市场则转手供应零售市场和其他销售点。然而,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在变化: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一步扩大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等都导致整个亚洲发展中地区的普通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数量猛增。

“大部分家庭仍从传统零售商那里购买水果和蔬菜,即便他们会到超市购买其他产品,”安德鲁 · 谢泼德说。“因此仍然可以认为甚至有这样一种可能的现实,即传统零售市场的供应更加新鲜和便宜。尽管如此,超市将继续以其富有竞争性的价格、更可靠的质量以及‘一站式’采购方式侵害零售市场。”

现代零售链在新鲜产品销售方面显现出的作用在马来西亚的城市中最为突出,在2002年达到占到水果销售量的60%和蔬菜销售量的35%。紧接其后的是泰国,那里通过普通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销售的水果和蔬菜分别为40%和30%。尽管超市新鲜水果和蔬菜销售量的增长滞后于加工食品的增长,但它们已经对该区域的食品分配系统造成重大影响。亚洲的连锁超市采用西方和日本的做法,包括利用中央采购系统,时常作为独家供应商的“专供”批发商、“首选供应商”系统以及对水果和蔬菜质量要求苛刻的特定标准。

变化的促动因素
促使亚洲向超市转变的因素有若干个,其中包括汽车…
收入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冰箱--使采购活动从每天变为每周,拥有汽车 –使人们可以从很远的地点采购大量物品。 
消费者选择的变化是由于妇女参加工作。“工作妇女”喜欢一站式、快捷、方便和物有所值的采购方式。 
饮食习惯的变化 – 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外出工作和家庭成员到更远处工作,对加工食品的需求约来越大。 
基础设施的发展,如高速公路和运输促进了连锁超市的发展。下降的利润率和激烈的竞争导致买方市场的出现,在那里消费者享受低成本的服务和质量,而且很高兴在零售市场之间转换。人口、文化、社会的变化,其中包括核心家庭和“一口之家”的比例上升,以及越来越多地使用信用卡。 
旅行的发展使亚洲人接触到现代零售业,拥有品种更广泛的产品以及获得新鲜的反季节产品。
对农民的影响。该研究报告认为,连锁超市之间的激烈竞争迫使它们寻求尽可能低的产品和交易价格来降低风险。对于生产者而言,这便意味着连锁超市将不会对农场一级的必要投资提供帮助,以便使小型农民能够进入新的市场。随着像目前对成本那样,超市对安全和质量越发关注,从而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利润的压榨 – 小农通常缺少必要资金,对基础卫生设施和“追踪性”所需的记录保管技能进行投资。

许多小农在应对复杂的安全标准和良好商业规范之前便面临各种障碍。商店坚持在清晨送货。一年365天向超市送货的农民必须放弃传统的宗教和社会义务,因为这些义务每年会使大部分农场活动中止若干星期。他们还必须接受在无补偿的情况下,买主退回的部分产品。“小农通常有充足的理由拒绝承担风险,”安德鲁 · 谢泼德说。“但是要想成功地为超市供货则需要自愿进行风险投资,种植新作物或新品种并长期将重点集中在少数几种作物上。”


“首选供应商”?
在传统销售体制中,农民在生产阶段通常获得贸易商提供的贷款。尽管一些连锁超市也事先作出投入安排和贷款,但是他们一般不情愿向农民提供资金。由此产生的现金流通问题因连锁超市可以延迟90天付款这一事实而进一步恶化。亚洲农民在向超市供货方面遇到的困难反映在其数目上的锐减,因为公司从供应商名单中除去了那些在数量、质量和交付方面不能满足期望的供应者。例如在马来西亚,一个销售链2001年有200个蔬菜供应者,而到2003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仅30个“首选供应商”。

超市释放出的市场力量还威胁着传统的批发商:在超市采购正出现向集中化体系转变的趋势,设立中央采购办公室,通过销售中心网络向各商店进行分发。这个办法利用大批量购买和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严格控制超市产品质量,减少协调费用并创造了规模经济。许多销售链正在从传统的批发市场转向专供批发商,他们比传统批发商更有能力应对质量、安全和一致性的要求,而传统批发商则是从诸多生产者处收集产品并还有可能不能满足数量上的要求。美国和欧洲超市发展的经验表明,下一步将是销售链和专供批发商之间的联合或合资,并向直接与首选供应商签订合同生产的方向发展,这样便完全绕过了传统批发商。

政府的作用。安德鲁 · 谢泼德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超市会生存下去。各国政府需要认识发展趋势并确定方法,支持农民去应对现代供应链的需要,而且还要帮助现有销售系统与超市部门开展竞争。”例如,各国政府可以提供鼓励措施,包括严格的法规,从而鼓励传统市场的现代化。可以进一步加强推广服务,满足农民对市场和质量问题信息方面的要求。由于新的“供应链模式”不能鼓励超市对供应商进行投资,那么政府可以促进银行、超市、供应商和投入物公司作出供资安排。

政府还应当注重有关园艺部门法律法规框架的制定。各国政府可以对合同安排提出咨询意见,制定仲裁计划,开展质量认证,并成立实验室和建立抽样程序以满足安全需要。鉴于小农很难,即便不是没有可能,在供应超市上同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农民竞争,政府还可以鼓励成立合作企业,与超市或中间批发商建立直接的联系。各国农业部可以帮助超市和农产品加工商寻找有能力供应采购商所需产品的农民。最后,在市场份额缩小情况下对生产者和批发商均有利的一项良好防御战略是扩大整个市场范围:一些亚洲国家发起了称作“一日五个”的宣传活动,鼓励人们每天享受对身体有益的五份水果和蔬菜。

2005年5月出版

亚洲的农民与超级市场

No comments: